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文书样本》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3:41:52  浏览:94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文书样本》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文书样本》的通知
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为了规范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我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文书样本》。现印发给你们,供在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参考使用。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文书样本》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国务院发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贯彻落实《条例》,适应新时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规范办案的需要,我们在总结、吸取各地做法的基础上,借鉴最高人民法院编辑的
《法院诉讼文书样式》,组织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制作了这套34种仲裁文书样本,并分别编写了使用说明①。现就编写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①原文件各个仲裁文书样本的说明是附在该样本之后的,本书统一把它们调整到34个仲裁文书之后。
一、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力求使这套仲裁文书样本完整、简明、实用,以推动各地仲裁委员会办案规范化,更好地为保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主要的仲裁文书不漏制,可单制也可合制的仲裁文书则合制,可制也可不制的
仲裁文书则不制的原则,紧紧扣住《条例》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努力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仲裁文书样本说明”的内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编写的,即:该文书样本制作的依据,该文书的用途,以及怎样应用该文书等。
三、本书仲裁文书样本的顺序,基本是相应于仲裁的申诉、受理、审理准备、审理、结案等程序排列的,以便实际工作人员查阅。
四、本仲裁文书样本分填充式和拟制式两种。各地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需要,灵活运用,但应注意不要将两类文书混淆,不能都当作填充式的文书去使用,以免影响仲裁文书的质量和严肃性。
五、仲裁文书中凡用“×××”表示的地方,均是请各地在印制实用文书时,根据实际需要填写、印制具体内容的地方。凡是编号中的〔 〕,都是用以填写制作文书当年的年号的。例如〔1999〕、〔2000〕。
六、仲裁文书中凡有编号“×劳仲案字〔 〕第 号”的,均应编同一个号码;凡是设有“案号”栏目的仲裁文书,该栏目统一填写该案件仲裁文书的编号:“×劳仲案字〔 〕第 号”。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便于掌握、运用同一案件中的各种仲裁文书。
编 者
1994年6月10日
(仲裁文书样本之一)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登记表
-------------------------------------------
| 时间 | 年 月 日 午 时 |
|--------|--------------------------------|
| 申 | 姓名 | | 性别 | | 民族 | |
| |----|-----------|----|----|----|-----|
| 诉 | 单位 | | 职务 | | 年龄 | |
| |----|----------------|----|----------|
| | 住址 | | | |
| 人 | | | 电话 | |
| |或地址 | | | |
|--------|--------------------------------|
| 被诉人 | |
|-----------------------------------------|
| 申 | |
| 诉 | |
| 内 | |
| 容 | |
|-----|-----------------------------------|
| 承 | |
| 办 | |
| 人 | |
| 处 | |
| 理 | |
| 意 | |
| 见 | |
|-----|-----------------------------------|
| 备 | |
| 注 | |
-------------------------------------------
(仲裁文书样本之二)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
------------------------------------------------
| 申 诉 人 || 被 诉 人 |
|-----------------------||---------------------|
| 姓 名 | || 姓 名 | |
| 或单位名称 | ||或单位名称 | |
|-----------------------||---------------------|
| 单位性质 | || 单位性质 | |
|------|----------------||------|--------------|
| 法定代表人| | | || 法定代表人| | | |
| | | 职 务 | || | | 职 务 | |
| 姓 名 | | | || 姓 名 | | | |
|------|----|-----|-----||------|----|-----|---|
| 性 别 | | 年 龄 | || 性 别 | | 年 龄 | |
|------|----|-----|-----||------|----|-----|---|
| | | 用 工 | || | | 用 工 | |
| 民族或国籍| | | || 民族或国籍| | | |
| | | 性 质 | || | | 性 质 | |
|------|----------------||------|--------------|
| 工作单位 | || 工作单位 | |
|------|----------------||------|--------------|
| 地 址 | || 地 址 | |
|------|----------------||------|--------------|
| 电 话 | || 电 话 | |
|------|----------------||------|--------------|
| 邮 编 | || 邮 编 | |
------------------------------------------------

请求事项:
------------------------------------------------
------------------------------------------------
------------------------------------------------
------------------------------------------------
------------------------------------------------
事实和理由(包括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等情况):

------------------------------------------------
------------------------------------------------
------------------------------------------------
------------------------------------------------
------------------------------------------------
------------------------------------------------
------------------------------------------------
------------------------------------------------
------------------------------------------------
此 致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诉人:________(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附:1.副本___________份;
2.物证___________件;
3.书证___________件。
注:1.申诉书应用钢笔、毛笔书写或印制。
2.请求事项应简明扼要地写明具体要求。
3.事实和理由部分空格不够用时,可用同样大小纸续加中页。
4.申诉书副本份数,应按被诉人数提交。
(仲裁文书样本之三)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立案审批表
×劳仲审字〔 〕第 号
---------------------------------------
| 申诉人 | |
|-----|-------------------------------|
| 被诉人 | |
|-----|-------------------------------|
| | |
| | |
| | |
| 案 | |
| | |
| 情 | |
| | |
| 摘 | |
| | |
| 要 | |
| | |
| | |
| | |
|-----|-------------------------------|
| | |
| 承办人 | |
| 意 见 | |
| | 承办人: 年 月 日 |
|-----|-------------------------------|
| | |
| 审 批 | |
| 意 见 | |
| | 负责人: 年 月 日 |
|-----|-------------------------------|
| | |
| 备 注 | |
| | |
---------------------------------------
(仲裁文书样本之四)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受理案件通知书
×劳仲案字〔 〕第 号

年 月 日送来的申诉书已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经本委审查,申诉书中所提及的劳动争议符合受理条件,本委决定受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你(单位)在送达回执上签收本通知。
二、请填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如委托代理人的请填写授权委托书,于 年 月 日前提交本委。
三、按照规定,请在接到本通知书 日内向本委交纳受理费 元,预交处理费 元。
四、请向本委补充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一份,授权委托书一份。
(仲裁文书样本之五)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存根)
×劳仲不字〔 〕第 号

年 月 日送来的申诉书已收悉。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本委决定不予受理。主要理由如下:
特此通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
×劳仲不字〔 〕第 号

年 月 日送来的申诉书已收悉。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本委决定不予受理。主要理由如下:
特此通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仲裁文书样本之六)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应诉通知书
×劳仲案字〔 〕第 号
____________:
本委决定受理 与你(单位)的劳动争议一案( ),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在本通知的送达回执上签收。
二、在收到申诉书副本十五日内,向本委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不按时提交答辩书或不提交答辩书,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三、被诉人系企业的,需填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如委托代理人的需填写授权委托书,于 年
月 日前提交本委。
四、按规定,请在接到本通知书 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预缴处理费 元。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附:申诉人的申诉书副本一份,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 证明书一份,授权委托书一份。
(仲裁文书样本之七)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庭组成人员审批表
-------------------------------------
| | |
| 案 号 | |
| | |
|-----|-----------------------------|
| | |
| 案 由 | |
| | |
|-----|-----------------------------|
| | |
| |申诉人: |
| | |
| 当事人 |-----------------------------|
| | |
| |被诉人: |
| | |
|-----|-----------------------------|
| | |
| 受理日期 | |
| | |
|-----|-----------------------------|
| | | |
| | 独任审理 |仲裁员: 书记员: |
| | | |
| 仲 |------|----------------------|
| 裁 | |首席仲裁员: 书记员: |
| 庭 | 合议审理 | |
| 组 | |仲裁员: |
| 成 |------|----------------------|
| 人 | 特别合议 |首席仲裁员: 书记员: |
| 员 | | |
| | | |
| | 审 理 |仲裁员: |
|-----|-----------------------------|
| | |
| | |
| | |
| 审 | |
| 批 | |
| 意 | |
| 见 | |
| | |
| | |
| | 年 月 日 |
|-----|-----------------------------|
| | |
| 备 注 | |
| | |
-------------------------------------
(仲裁文书样本之八)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身份证明书
同志现任我单位 职务,为法定代表人(或
主要负责人),特此证明。
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性别:
年龄:
民族:
住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单位全称,加盖印章)
年 月 日
(仲裁文书样本之九)
授 权 委 托 书
_______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你委受理__________一案,依照法律规定,特委托
下列人员为我方代理人:
1.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工作单位____
________职务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邮政编码______
2.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工作单位____
________职务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邮政编码______
委托事项和权限如下:
委托人: (签名或盖章)
受委托人: (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注:本委托书一式三份,一份在接到受理通知书或应诉通知书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一份委托人留底,一份交受委托人。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指定代理人通知书
×劳仲案字〔 〕第 号
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本委指定你(单位)为_________劳动争议案的________方代理人。请你(单位)于____年__月_____日前来本委办理有关事项。本委办公室地址:
特此通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一)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第三人通知书
×劳仲案字〔 〕第 号
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本委决定你(单位)应为_______劳动争议案的第三人参加仲裁活动。请你(单位)于____年__月__日前来本委办理有关事项。本委办公室地址:
特此通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二)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回避申请书
------------------------------------
| | | | |
| 案 号 | | 申请人 | |
| | | | |
|------|----------|-------|--------|
| | | | |
| 回避人 | | 回避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申 | |
| 请 | |
| 回 | |
| 避 | |
| 理 | |
| 由 | |
| | |
| | |
| | |
|------|---------------------------|
| | |
| 申请时间 | |
| | |
|------|---------------------------|
| | |
| | |
| | |
| 审 | |
| 批 | |
| 意 | |
| 见 | |
| | |
| | |
| | 年 月 日|
------------------------------------
注:1.回避方式有二种:一种为自行回避,即由审理案件的仲裁人员提出;另一种为申请回避,即由争议双方当事人提出。
2.对回避申请应在七日内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回避的决定。
3.对回避的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委员会其他成员、仲裁员和其他人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三)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调 查 提 纲
-------------------------------------
| 案 号 | | 立案时间 | |
|------|----------------------------|
| 案 由 | |
|------|----------------------------|
| 申诉人 | |
|------|----------------------------|
| 被诉人 | |
|------|----------------------------|
| 调查人 | |
|------|----------------------------|
| 被调查人 | |
|------|----------------------------|
| 预期完成 | |
| 时 间 | |
-------------------------------------
需查阅的档案、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项目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页不够时可接用笔录纸,上下页间加盖骑缝章。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四)
调 查 笔 录
调查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
至____时____分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调查人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
职务: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邮编:______
地(住)址:____________
调查情况(问、答或观察情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本页不够用,可接用笔录纸副页。
2.最后页就有调查人、被调查人签名。重要的调查笔录、被调查人要在每一页签名。
3.上下之间应加盖骑缝章。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五)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委 托 调 查 函(存根)
×劳仲调字〔 〕第 号
_________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我委受理___________案件(案号:×劳仲案字〔 〕第 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请你委协助调查,并在____月____日前将调查结果函告我委。如不能按期完成调查,请在______月____日前
函告我委。
调查事项:
签发人:
经办人: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委 托 调 查 函
×劳仲调字〔 〕第 号
__________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我委受理____________案件(案号:×劳仲案字〔 〕第 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请你委协助调查,并在____月____日前将调查结果函告我委。如不能按期完成调查,请在______月____日
前函告我委。
调查事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六)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委托勘验或鉴定函(存根)
委托单位:_____________
案 号:_____________
申诉人:______________
被诉人:______________
回复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前
勘验
内容:
鉴定
签发人: ____年__月__日
经办人: ____年__月__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委托勘验或鉴定函
×劳仲勘鉴字〔 〕第 号
___________:
本委受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争议一案,因______________特委托你单位协助勘验、鉴定(提纲另附)。
请将勘验、鉴定结果于____年__月__日前回复本委。如不能按期回复,请于____年__月__日前函告本委。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年 月 日
(印 章)
(仲裁文书样本之十七)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通 知(存根)
×劳仲通字〔 〕第 号
------------------------------------
| | |
| 案 号 | |
| | |
|------|---------------------------|
| | |
| 被通知人 | |
| | |
|------|---------------------------|
| 所 在 | |
| | |
| 单位名称 | |
|------|---------------------------|
| 通知事由 | |
| 和事项 | |
|------|---------------------------|
| | |
| 应到时间 | 年 月 日 午 时 |
| | |
|------|---------------------------|
| | |
| 应到场所 | |
| | |
|----------------------------------|
| | |
|签发人: |签发时间: |
| | |
|------------------|---------------|
| | |
|送达人: |送达方式: |
| | |
|----------------------------------|
| |
|备注: |
| |
| |
| |
| |
| |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通 知
×劳仲通字〔 〕第 号
------------------------------------
| | |
| 案 号 | |
| | |
|------|---------------------------|
| | |
| 被通知人 | |
| | |
|------|---------------------------|
| | |
|所在单位名称| |
| | |
|------|---------------------------|
| | |
| | |
| | |
| 通 | |
| 知 | |
| 事 | |
| 由 | |
| 和 | |
| 事 | |
| 项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审批办法

四川省建设委员会


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审批办法
四川省建设委员会



第一条 为加强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范围内从事物业经营管理业务的企业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四川省建设委员会是全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各地、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房地产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范围内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工作。
第四条 物业管理企业分为A类企业与B类企业。A类企业是以物业管理为主营项目,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A类物业管理企业可向社会承揽物业管理业务。B类企业是以其他经营项目为主,兼营物业管理(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兼
营物业管理);或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分公司。B类物业管理企业不能对外承揽物业管理业务。
第五条 物业管理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单位名称和固定的办公场所;
(二)有30万元以上货币资金;
(三)有合法的物业管理章程、管理合同;
(四)有法人代表证明或公司经理聘任书;
(五)有管理机构和同经营管理规模相适应的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20万平方米以上的物业应具有财务、经济、工程类高、中级职称10人以上,持有物业管理上岗资格证书人员占在册人数的80%以上;
管理10—20万平方米物业应具有财务、经济、工程类中、初级职称6人以上,持有物业管理上岗资格证书人员占在册人数的70%以上;
管理10万平方米以下物业应具有财务、经济、工程类专业职称4人以上,持有物业管理上岗资格证书人员占在册人数的50%以上。
(六)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物业管理企业的设立实行分级管理,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按工商隶属关系到当地工商部门核定企业名称,向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申办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提交以下资料:机构设置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情况、资金证明、办公场地证明、章程等材料,填写《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查申报表》。
(三)市、地、州行业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先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在15日内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查批准,核发统一的《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四)申办物业管理企业以《资质证书》到同级工商部门进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同时还应该以《资质证书》向同级物价部门申领经营性收费许可证。
(五)原已核发《资质证书》的企业,按本办法规定重新更换《资质证书》。物业管理企业变更法人代表、单位名称、办公地址等,应在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并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两年进行一次年审。年审按申办物业管理企业程序进行,实行分级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年审应向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填报《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年审表》;
(二)年度资产负债表和结算表,统计年报表等资料;
(三)从业人员、机构设置情况;
(四)委托管理物业合同书和管理服务公约;
(五)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评价;
(六)物业管理范围及服务项目;
(七)物业管理收费许可证及《资质证书》副本;
(八)物业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复印件;
(九)其他材料。
第八条 年审由各市、地、州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对物业管理企业执行政策、法规情况和经营管理服务进行审验,并提出审验意见报告,集中报送省建委复查。复查合格的,由省建委在资质证书副本上盖章认可;不合格的,限期整顿,仍不改正的吊销《资质证书》,并提请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未经年审的《资质证书》,视为自动注销。
取得《资质证书》后,两年内未从事物业管理业务的,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资质证书》,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九条 本办法发布前,未取得《资质证书》的物业管理企业,应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办经营资质审批手续;逾期不补办的,责令停止物业管理活动,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等级标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审查申报表》、《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证书》、《四川省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年审表》均由四川省建设委员会统一印制、颁发。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997年4月15日

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

安徽省人大常委


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六十号)

《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已经2005年10月21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0月21日


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

(2005年10月21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管辖权限,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
第三条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 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协助执行审计决定的有关部门必须执行。
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能够满足其他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需要的,其他部门应当利用,避免重复检查。
第五条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六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遵守审计纪律和审计回避制度。
第七条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在年初预算中安排;经费不足时,审计机关可依照法定程序申请追加。
第八条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较大的地区或者重点部门、单位设立派出审计机构。
派出审计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进行专项审计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作出安排,并报告审计结果。

第二章 财政审计监督

第十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结果。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当及时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电子数据,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决算和本级财政的月、季、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本级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逐步对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效益审计。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逐步对本级各部门的决算(草案)报表进行审签。
审签意见可以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决算的依据。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下级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以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和专项资金、基金的征集、管理、使用情况,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以下报告:
(一)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以及上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已经实施的对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效益审计的工作报告。

第三章 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审计监督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地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情况;
(二)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分配、使用情况;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四)对外投资情况;
(五)依法缴纳税费情况;
(六)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国有资产不占控股地位的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及损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接受财政补贴或者资产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对与本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经费收支、结余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二)非税收入收支情况;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建设项目审计监督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对以下列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
(一)财政性资金;
(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和使用的国有资产;
(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或者银行贷款;
(四)社会公益性资金。
与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招投标活动的财务收支情况;
(二)资金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预算执行和竣工决算情况;
(四)资产交付情况和投资效益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出具的审计报告和作出的审计决定,作为建设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和国有资产移交的依据。
以财政性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财务决算。

第五章 社会公益性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下列社会公益性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一)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
(二)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资金;
(三)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资金;
(四)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房屋专项维修资金;
(五)政府部门管理的和有关组织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捐赠资金、彩票公益金及其他社会公益性资金;
(六)国有土地收益资金;
(七)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资金、贷款;
(八)农业、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财政专项资金;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专项资金。
前款审计可以延伸到资金使用单位与专项资金直接有关的财务收支。
第二十五条 审计机关对社会公益性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结果报告。

第六章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国家机关、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有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其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因故不再担任原职务的,应当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在其任职期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被审计人员所在地区、部门、单位或者企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审计,分清其任职期间在本地区、部门、单位或者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提交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考核、奖惩、任免被审计人员的依据。

第七章 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地方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有国有资产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第三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工作实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三十一条 社会审计机构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及人员的指导和管理,做好业务培训;对其在执业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查处。
第三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向社会公告监督检查结果。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报送的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证明文件有不实或者有违法问题的,应当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审计机构予以处理。

第八章 审计机关权限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时,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提供下列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一)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报告;
(二)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帐户的情况;
(三)内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证明文件;
(四)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资料;
(五)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提供或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第三十五条 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和协助,不得拒绝。
审计机关就审计事项进行调查时,经县级以上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依法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帐户和存款情况,有关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证明材料。
第三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采取暂停拨付款项措施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合法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七条 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资料的,有权予以制止,责令改正或者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并可以依法进行证据登记保存;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暂时封存被审计单位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帐册资料。
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违法取得的资产的,审计机关有权予以制止或者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制止,必要时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第三十八条 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及其有关的其他业务管理系统。被审计单位开发、设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应当设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并留有审计数据接口和必要的工作空间,便于审计机关实施审计。
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可以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更换,并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第三十九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作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决定书;需要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的,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四十条 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被审计单位或者协助执行审计决定的有关部门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第四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并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四十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第四十三条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聘请特约审计员,也可以聘请具有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不得将其职责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由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处理、处罚。
第四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拒绝、拖延提供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拒绝、阻碍审计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审计机关提出的对被审计单位处理、处罚的建议,或者对被审计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的建议,有关单位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四十七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限期履行审计决定;
(二)通知财政部门、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核减与应缴款等额的拨款;
(三)依法加收滞纳金;
(四)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处理、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的依据实施审计处理、处罚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的程序实施审计处理、处罚的;
(三)擅自改变审计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的;
(四)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而没有移送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九条 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条例所称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使用财政资金所达到的效益和效率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活动。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审签,是指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编制并正式上报财政部门的年度决算(草案)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并由审计机关负责人签署审计意见的专项审计活动。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